返回上一页
国家频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计划 机制松绑激发技术创新活力
国家频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计划 机制松绑激发技术创新活力
2016-11-21

国家频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计划—— 机制松绑激发技术创新活力


我国再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决定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将使科技成果转化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

国家多措并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意见》旨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意见》从4方面加强科技成果产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强化科研机构、高校履行科技成果转化长期激励的法人责任,完善科研机构、高校领导人员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奖励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对科研人员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完善股权激励等相关税收政策。而就在10月底,国务院还印发了《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其中就包括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科研人员勇于创新,多出成果。

实际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去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法律保障科研人员50%的收益下限,强化了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建设公共研究开发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多元化发展。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明确将强化中央和地方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浙江、辽宁、吉林等十多个省市明确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方案。

科技成果转化扩大“双创”源头供给

“双创”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和重要途径,而科技成果转化则扩大了“双创”的源头供给。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000多万,研发人员超过500多万,其中企业研发人员超过将近400万,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政策可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使科技人员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同时,也可以推动科技成果等创新资源与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方面进行对接,从而实现各种创新资源的更有效的组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仅2015年,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输出技术合同9.8万项,成交额达到874.7亿元。

在“双创”之风的劲吹下,企业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源泉,责无旁贷应该成为创新的主体。对此,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长杨杰在中国电信上海地区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电信作为央企,同时也是科技性公司,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全集团涌现出更多的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要紧紧围绕集团“2+5”战略,在基础业务之外再拓蓝海。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仍需配套制度跟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施,适应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对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目前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在部分单位存在落实还不到位的情况,部分单位负责人对法律相关规定的落实存在顾虑,“持股难”“变现难”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据初步统计,2015年9月到2016年6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各地发布了30余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政策。不过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行中还出现了不少新问题,这就需要继续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的计算方法、成果交易定价、国有无形资产评估和考核管理等制度。

此外,专家建议,未来需要大力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动力机制,并给予一定的试错容错空间。

相信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科技成果转化将迎来加速跑。


上一篇:
教育部:23项举措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
下一篇:
“十二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