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德州市召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激发县域发展活力”主题新闻发布会,据悉,今年以来,德州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总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聚焦平台建设,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入实施创新平台筑基攻坚行动,全力构建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梯次布局的企业创新平台体系。今年新获批2家省级中试示范基地、1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山东省功能糖生物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舰船先进电机及机电系统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全市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5家、省级429家。齐河县、德城区先后获批山东省科技创新强县,争取省级专项资金2000万元。
聚焦技术攻关,增强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围绕各县市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续开展市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揭榜挂帅”项目,重点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今年发布的20项企业技术需求榜单,被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16家高校院所揭榜,其中,立项支持“超高温高压大流量井口装置的研发和制备”“特种核级传感器制备技术”等11个项目,预计新增投资2.96亿元,建成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6.72亿元。今年5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立项、5个项目获省乡村振兴提振行动计划立项、33个项目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立项,全年共承担省级重点研发计划66项,争取项目资金1.06亿元,项目数量和资金额度分别同比增长了29.4%、80.1%。
聚焦创新主体,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企业全链条梯次培育体系,今年组织500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32家,总量突破1000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已达到1665家,同比增长22%,增幅居全省第一。持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市1381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8.54亿元,241家企业获省级小升高补助资金2410万元,567家企业获省级研发投入补助资金2689万元,全年共争取省级政策性资金5532.98万元。今年10月,省统计局发布《2023年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德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达到115.79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04%,居全省第4位。
聚焦资源配置,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牵头组建黄河流域中试基地联盟,探索建立“1库2平台3主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引进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60项,经验做法入选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研究编制了《2024年德州市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发布绿色低碳技术成果49项。今年3个项目荣获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83项成果评定为2023年度德州市科技创新成果。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筛选26家银行列入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业务合作范围,为2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1.95亿元,同比增长49.9%。近三年,累计争取省级科技股权投资资金6100万元。
聚焦开放合作,增强科技人才支撑能力。举办“2024中国·德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中国科学院专家成果对接恳谈会暨鲁西五市产才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大会”“德州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技术供需对接会”等系列活动,搭建起政、校、企深度对接的桥梁。推动中科院29家科研院所与德州市39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启动产学研合作项目42项。实施科技人才赋能“十百千”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引进60名高层次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今年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24人、省泰山人才工程13人。推荐80名农业技术专家获批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新增3个省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全市省级以上重点人才达到1904名,科技创新的基因正在德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蓬勃生长。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力做好“科技赋能”这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支撑带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新篇章”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