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2013年工业强基主要指导政策
2013年工业强基主要指导政策
2017-02-07


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加强对工业基础能力提升的引导和支持,2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开展工业强基专项行动的通知》(工信部规〔201370号),正式启动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要求按照《2013年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发展水平。

《关于开展工业强基专项行动的通知》

(工信部规〔201370号)

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加强对工业基础能力提升的引导和支持,2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开展工业强基专项行动的通知》(工信部规〔201370号),正式启动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要求按照《2013年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发展水平。

《实施方案》明确了专项行动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进度安排。专项行动以解决涉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部分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问题为主攻方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以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四基为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推广典型经验、营造有利氛围,加快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争取解决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通过重点领域突破提升我国工业基础能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作为工业强基的启动年,2013年专项行动将研究出台加快提升工业基础能力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一批示范项目、组织一系列院士专家行和对接活动、搭建协同创新信息交流平台,加强组织保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资源向工业四基领域聚集。

2013年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 背景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但现阶段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突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基础能力薄弱。加快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强工业基础能力建设(简称工业强基)。《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指出要加强对工业基础能力提升的引导和支持。经对工业基础能力发展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我部决定在2013年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发展水平。

二、 指导思想

按照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解决涉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部分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问题为主攻方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以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四基为重点,以组织实施工程化、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示范项目为抓手,坚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促进长远持续发展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推广典型经验、营造有利氛围,加快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争取解决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通过重点领域突破提升我国工业基础能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三、 主要目标

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重大工程。作为工业强基工程的启动年,2013年专项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加强顶层设计,确定基础产业急需发展的重点、方向、路径,研究完善有利于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利用财政启动资金,探索创新资金管理模式,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引导各地加大对工业基础领域的支持。梳理工业四基领域的技术成果和产业发展需求,搭建技术成果对接和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工业基础产业发展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动工业基础能力提升。

四、 重点工作

2013年,将出台一个指导意见、实施一批示范项目、组织一系列对接活动、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简称四基)。

(一)研究制定指导意见

针对工业重点领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四基发展现状,总结借鉴各地和企业的先进经验,研究有利于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出台加快提升工业基础能力的指导意见。开展重点工业行业基础能力提升体系建设,支持部分重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提升工业基础能力的相关政策措施。

(二)组织实施示范项目

按照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体系要求,主要围绕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突出重点、明确方向、创新资金管理和项目组织模式,通过招标、定向征集等方式,实施20个左右工程化、产业化示范项目,组织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一条龙攻关,实现关键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突破。组织实施30个左右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基础服务平台示范项目,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技术基础水平。

(三)开展院士专家行和对接活动

促进产学研交流合作,组织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开展重点产业基础提升院士专家行活动,分析评估四基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基础能力发展需求和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对接,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应用。

(四)搭建协同创新信息交流平台

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方面优势,增强工业基础能力建设信息共享交流。

五、 进度安排

(一)启动阶段(2月至3月)。落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分工,部署工业强基专项项目征集工作。

(二)推进阶段(4月至10月)。组织开展重点地区调研,研究出台指导意见。组织开展工业四基领域院士专家行和对接活动。组织示范项目申报、评估、审批等工作。搭建协同创新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开展试运行工作。

(三)总结阶段(11月)。部机关相关司局、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工作总结,编制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年度报告。

六、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部规划司、财务司、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电子信息司、软件与服务业司等相关司局负责人参加的专项行动工作组,负责专项行动的具体组织实施,专项行动办公室设在规划司。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总体方案安排,负责本地区工业强基专项行动的组织实施,协助开展有关调研等工作。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调动部属高校、部直属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促进工业基础能力提升的合力。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落实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鼓励各地财政加大投入,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加大对工业基础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统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科技重大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等渠道,加大对基础产业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力度,引导资源向工业四基领域聚集。

(三) 加大宣传力度

注重舆论宣传,加强与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沟通合作,围绕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启动实施、指导意见发布、院士专家行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专项行动的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部门户网站、中国工业报、中国电子报等进行专题报道,推广提升工业基础能力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上一篇: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
下一篇:
解决“卡脖子”难题 工业强基健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