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文日期:2018-06-12
林枝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对我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征求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我省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资源相对丰富。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于实现能源转型、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完全赞成您提出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议。
一、关于制定有层次的多元化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战略问题
我省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统筹考虑能源、电力规划及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协同推进。我省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要内容,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目标、产业布局和持续健康发展基本保障方面做了系统研究和规划布局。研究编制了《辽宁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辽宁省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辽宁省风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辽宁省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我省将结合相关规划,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国能发新能〔2017〕31号)统一部署,合理并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积极打造若干规模化产业基地问题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产业基础雄厚。在风电装备、电机领域都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风电装备领域,有沈阳远大、华创风能、中科新能源、沈鼓风电、通用电气等一批兆瓦级风电制造企业。电机领域,沈阳工业大学拥有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研制成功我国首台稀土永磁电机。在稀土永磁发电机、高效稀土永磁电动机、变频调速稀土永磁电动机、交流永磁伺服电动机、特种永磁电动机的研发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我省支持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按照智能、高端、成套化发展方向,鼓励产业深度发展,以产业园区、产业基地为载体,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使我省在该领域走在行业前列。
三、关于构建可再生能源企业战略联盟问题
近年来,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和风电装备产业的发展,我省先后组织建立了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省风电装备产业联盟。联盟的建立对于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协作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创风能有限公司和阳光新能源都是我省风电行业的重点企业,在同行业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是我省可再生资源行业支持和发展的重点企业。其中华锐风电率先自主开发出全球领先的5MW、6MW系列风电机组。丹东黄海是第一批列入新能源汽车公告的企业,新能源客车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基地建成后,其产品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华晨汽车在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有较强研发能力,新能源汽车已在我省推广应用。我省将重点依托这些企业,以创新为动力,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引领和带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四、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问题
我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科技创新工作,《辽宁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将大力发展风电、核电、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作为我省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省通过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支持“7MW海上风电机组电控系统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CAP1400屏蔽电机核主泵水力部分研制”、“高拉速连续加料单晶制备技术研发”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38项,累计支持资金2.25亿元;组建“辽宁省风力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太阳能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华锐核电起重设备专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8个,有力推动了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问题
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是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发挥市场在能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必要之举。我省按照《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1901号)等文件要求,坚持市场化改革,区分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着力构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格局,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是简政放权。将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投资建设的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风电项目的核准权和光伏项目的备案权下放至市级能源行政主管部门。二是积极帮助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截止2017年,配合财政等部门完成了全省七个批次纳入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目录项目审核上报工作。
今后一段时期,我委将在落实好现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您的建议,继续研究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工作。感谢您对我省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关心和理解,希望今后能得到您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