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央企专业化整合工作正向纵深推进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央企专业化整合工作正向纵深推进

供稿: | 2022-11-02

      “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取得新成效、又上新台阶。”10月31日,在国务院国资委举行的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11组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取得的成效,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正在向纵深推进。

      今年7月12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并组织一批项目进行集中签约,资本市场和社会各界反响积极。会议召开以来,各企业进一步加大了专业化整合工作力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新。国资委通过印发指导性文件、加强重点项目协调推动、建立信息报送分析机制、强化工作联动等方式,多措并举、统筹推进企业资源专业化整合,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一是打造了一批央地合作的新典型。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有序推进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的资源整合与合作,加快培育符合国家战略需要、与地方发展定位相契合的支柱产业。

      积极推动中国稀土集团与广晟控股集团在稀土产业、科研、人才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进我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航空工业集团与沈阳航空产业集团智能制造合作项目,对于航空工业集团聚焦航空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地方培育专业化水平高、引领作用突出的航空智能制造“专精特新”优势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电网与云南农垦集团电力供应资源整合项目,通过多种方式划转地区公司股权,促进电力供应业务向优势企业进一步集中。中国中化与海南地方国企开展专业化战略资源合作,有利于中国中化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核心主业竞争力,对于促进海南省农业等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实施了一批央企间协同的新项目。着眼于突出主责主业、有效解决同质化竞争、推动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目标,深入开展企业之间同一业务或同质业务的整合。

      中国宝武与中粮集团正在推动的专业化整合及产业链协同等项目,能够有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将双方优势转化成发展合力,放大协同效应,为进一步打造细分领域世界一流企业创造条件。中国电气装备与国家电网、兵器装备集团在业务、科技等领域开展多种方式合作协同,补齐发展短板,形成集群优势,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端电力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形成了一批有效发挥专业平台功能的新样板。加大产业类央企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协同联动,切实发挥投资、运营公司在专业化整合中的促进撬动作用,是推动专业化整合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路径。

      前期国投设立国启资产管理公司,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有效盘活中央企业依靠自身难以清退处置的资产业务,已接收各类委托处置项目150余项,涉及资产规模150亿元。此次,航天科技、中国电信将非主业、非优势企业参股股权交由国启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优化。中国电子与中国国新拟设立平台公司,盘活中国电子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2户非主业企业,就是投资、运营公司专业平台与产业集团协同推动的典型案例。

      据翁杰明介绍,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围绕“突出实业、聚焦主业、做精一业”的目标,从“进、退、整、合”四个方面加大力度推进有关工作。

      “一是做好‘进’的工作,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力度,发挥国有资本引导带动作用,适时研究组建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新要求的新企业。二是做好‘退’的工作,加大‘两非’‘两资’和管理链条过长企业的处置力度。三是做好‘整’的工作,以优势企业为主体,深入开展企业之间同一业务或同质业务的整合。四是做好‘合’的工作,支持中央企业之间采取共建产业生态圈、构建行业云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战略合作。”翁杰明表示。

      在此次新签约的项目中,中国宝武与中粮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备受关注。据了解,中粮集团先后重组了中谷、华粮、华孚、中纺等五大央企,全面推动资产整合、业务整合、文化融合,粮食收储物流、粮油糖加工等核心产业市场地位显著提升,国内农粮经营量超过1亿吨。

      中粮集团董事长吕军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专业化整合,加大力度优化资源配置,聚焦粮油糖棉肉乳核心主业,发挥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同时,以签约仪式为契机,与中国宝武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积极探索专业化整合项目合作,持续增强关键领域影响力控制力。”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