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安徽宿州市“2321”行动计划出台驱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安徽宿州市“2321”行动计划出台驱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

供稿: | 2022-04-08

      制造业是强市之基、兴市之要。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突出制造拉动,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我市制定《宿州市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2321”行动计划》。

      锚定目标 聚焦发展

      3-5年内,全市市场主体更加活跃、营商环境明显优化、制造业发展规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实现制造业营收倍增,重点产业营收实现新突破。

      ——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实现“2321”目标,即:2个产业(绿色食品暨农产品加工、轻纺鞋服)营业收入达到千亿元,3个产业(高端装备暨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家居建材)超500亿元 2户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10户企业超50亿元。各县区、园区制造业发展更均衡,基本实现营收翻倍。其中,埇桥区突破600亿元,萧县突破400亿元,灵璧县、泗县、宿州经开区、宿马园区突破300亿元,砀山县、市高新区力争实现营收翻倍。

      ——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整体水平持续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5%左右,规模以上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与营业收入比重年均增幅高于10%。

      ——生产效益进一步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年增长10%以上,制造业利润率提升到6%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紧盯任务 细化举措

      企业为基稳主体 强化市场主体培育

      促主体增量。培育一批成长型小微企业,不断增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力争每年新增注册企业2万户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120户左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户左右。扎实推进十大重点产业链建设,加快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引和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科技进步贡献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创新指标明显上升。

      引主体提质。健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紧盯“小升规”“规提质”,发挥专精特新排头兵作用,争创一批在细分领域领先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落实各项惠企稳企政策,稳定现有规模企业生产经营,提升企业质量,培育百亿级企业。5年内累计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户左右,累计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5户左右,累计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户左右。

      推主体上市。推动更多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5年内新增主板上市企业3-5户。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上市力度,力争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版”累计挂牌企业占专精特新企业比重超30%。

      项目为王强支撑 支持产业发展壮大

      打造十大重点产业。围绕十大重点产业,落实“链长制”工作方案,探索“链长+链主”协同推进机制,动态培育“链主型”企业10户以上,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上下游共同体生态圈。由十大重点产业“双招双引”工作推进组牵头,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每年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00个以上。梯次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程—基地—集群”,力争创建2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实施5个左右省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和工程。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培育,打造绿色食品暨农产品加工、轻纺鞋服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暨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家居建材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新能源暨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和文化旅游体育等一批新兴产业。

      加强各县区(园区)主导产业培育。鼓励支持各地发挥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创新等综合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埇桥区重点发展家居建材、装备制造业,砀山县重点发展绿色食品、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萧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建材产业,灵璧县重点发展家居建材、装备制造产业,泗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纺织鞋服、绿色食品产业,宿州经开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鞋服制造产业,宿马园区重点发展轻工服装、高端装备、绿色食品产业,市高新区重点发展数字产业、智能制造产业。

      创新为要促提升 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主动对接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科学中心及G60 科创走廊。深入实施科技创新“151”工程,协同科研院所、制造企业、行业协会等各类创新主体,通过“揭榜挂帅”“竞争赛马”“联合攻关”等开展科技攻坚,5年内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50项以上,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领域产学研用补短板产品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10项。聚焦“企业出题、科技答题”,每年举办1-2场政产学研对接活动。健全完善“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实施人才栽树工程,5年内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50个以上。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5年内力争培育省技术创新中心、省产业创新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10个以上。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10家,争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标准推动“一中心四平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宿州分中心、安徽先进建筑材料研究院等建设与运营。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设集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征集、发布、对接于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安徽)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发展,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鼓励风险投资用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模式。引导企业对标“三首”产品研制需求清单研发新产品,5年内新增“三首”产品30项。

      上云赋智强制造 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

      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继续实施制造强市“1525”重点技改行动计划,围绕10大产业,主攻高端、智能、绿色、精品、服务型5大制造,每年重点调度推进200项技改项目,5年内实现新一轮规上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全面开展以数字化为引领的技术改造。落实省“零增地”技改审批方式改革政策。现有企业新上20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由各载体单位按照招商引资政策予以奖补。

      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坚持“建平台、用平台”相互促进,重点引进1家国内领先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2家行业型、专业型和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建设绿色家居建材产业、服装产业、制鞋产业、绿色食品、砀山梨产业等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10家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案例。联合优质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赋能宿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度上云企业达600家。面向全市规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工业互联网素质提升培训。

      品牌赋值提档升级 促进质量效益提升

      推进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5年内培育“皖美品牌示范企业”30个、“三品”示范企业20个,培育150个安徽省新产品和安徽工业精品。引导制造业企业构建“设计+研发+用户体验”的创新设计体系,鼓励企业创建工业设计中心,提升企业品牌价值,5年内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个以上。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柔性定制、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5年内建成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10个以上。

      推进制造业质量革命。打造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以标准抢占行业话语权,支持企业标准修订,力争5年内修订地方标准50个、团体标准10个。开展标准化示范工作,对照“定标率、贯标率、达标率、首检合格率”的标准化体系,5年内培育10家以上省标准化示范企业。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积极开展向全国质量标杆学习活动。评选宿州市人民政府质量奖,积极参评安徽省人民政府质量奖,力争中国质量奖实现零突破。

      绿色发展聚新力 推动节能低碳发展

      推进节能减碳协同增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改造。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促进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鼓励制造业绿色发展。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行动,加快构建绿色工厂、产品、园区、供应链“四位一体”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建立工业节能监察和诊断服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培育一批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及能(水)效“领跑者”企业,每年培育省级绿色工厂2家。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