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深入理解科技创新生态的核心链条 发挥山东省制造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产业优势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深入理解科技创新生态的核心链条 发挥山东省制造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产业优势

供稿: | 2021-08-05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不仅反映了在全球科技体系中一个国家的地位,也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实力。同理,一家企业如何运用先进科技,也是企业发展必须要了解或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要在这个全球竞争的时代脱颖而出,我们要的不是仅仅某一项创新,而是一个创新的生态,让创新能够连续涌现出来的生态。

      科技创新演变到今天,确实不再是偶然的产物,已经生态化了,而且是一个全球协作的生态。这个生态的核心是一个链条,它包括以下四个环节:科研→研发→量产→市场。这个创新链条,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2000年左右开始成熟的,之后迅速向全世界扩散。先是扩散到德国、丹麦、日本、以色列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到了今天,已经变成了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流。但是通过对这个模型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之前的很多想法都错了。

      一、科研:创新的源头是高校。目前来讲,真正基于发明专利推动社会进步的硬科技创新才是中国真正需要的。但目前市场上许多从“发现问题”的角度切入的什么“痛点思维”“引爆点思维”“微创新”,都是利用市面上已经有的技术,来推出一个新产品。这种创新,归根结底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近两年中国市面上出现的大量低水平重复的创新,千团大战、O2O、P2P,模式的背后就是两个字“烧钱”。

      那硬科技发明专利在哪?在高校。高校搭建了严谨的学术体系,设立了完整的学术门类,系统地进行科学创造,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企业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创新就一定会大量产生。所以,创新不意味着需要企业自己建实验室、建研究院,创新的第一步是和高校做好对接。

      二、研发: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目前,由谁来主导做创新经常被搞错。我们现在举国上下都提倡科研人员创业,有的地方请科学家、请院士来产业园开公司、建工厂。但实际上这是把高校的科研和产业界的研发搞混了。科研要科学家主导,产业的研发,也就是把先进技术变成产品,是企业家主导的。

      从科研成果到产品上市,这中间需要5-8年的研发周期,以及上千万甚至过亿的研发投入。研发的主体是企业家,不是科学家。教授的责任在申请了技术专利之后就完成了,至于从专利转化为产品,这是企业家要做的事。如果没有企业家将技术转化成产品,科学家的研究也只能束之高阁。

      这样的企业家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他们既不是科学家,不是灵光一现的天才,也不是比尔·盖茨这样的辍学生。他们是有工科背景且懂科技的、管理经验丰富的、有良好信用的科技企业家,是中年乃至四五十岁的连续创业者。他们的毕生使命就是组织产品的研发,把一个产品送上市以后,再功成身退,投身下一个新产品。

      在美国,这样的科技企业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阶层。他们创办了上万家企业,专门做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他们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中国,目前这些人还不是很多也不是很成熟,可以通过和国外先进科技对接掌握技术转化的能力,着重培养和发展这些科技企业家的直接和高效对接的能力。或者重点发掘和鼓励有连续成功创业经历的科技企业家,从多方面进行沟通联系和培养。

      三、量产:创新的成败看制造。长久以来,制造对创新的贡献也经常被低估。传统制造时代依据“微笑曲线”说制造最没价值。而在科技创新领域,制造不光有巨大的价值,而且往往成为创新的胜负手。研发完成以后,创新可并没有完成。怎么实现量产是巨大的难点。很多科技企业不是死在研发的路上,而是死在研发完成后,不能量产的前夜。所以,量产是创新成败的关键。

      量产的科技含量是非常高的,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要做到量产,还需要解决很多具体的生产和制造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富士康。我们都知道,富士康是iPhone的制造商。富士康有5000多位工程师专门干一件事——帮助客户解决产品设计完成以后量产的问题。从生产线的部署,到产品设计的调整,再到确保产品的性能,以及适当减少库存、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劳动利用率等,这里面凝结了无数制造业专家的智慧。如果说,研发的目标是如何创造出一个可行的产品,那么量产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用流水线造出大规模、低价格、高质量的产品。只有实现量产,企业才有盈利的可能。

      四、市场:创新的价值看用户。在市场里,用户不是被动的消费者,用户也是创新的参与者。只有经历了用户对产品的应用和改进,创新才算闭环。只有推向市场,让所有人都用上,创新的价值才能兑现。就像自然界的生态一样,创新生态里也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爬藤和其他的物种,有水和空气的支持。这些要素共同作用,生态才能繁荣。

      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在研发和量产部分我们是有优势的,结合多年以来世界500强在我省的落地和发展,许多从产业方面的对接也已经逐渐成熟,形成我们在科技创新中的优势位置。只要明确创新生态的核心链条,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优势,理清发展方向中需要对接的前后端的资源以及确定好谁来主导,我省的制造业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网络就能异军突起,在科技创新中充分完善自身,成为优势产业、行业的领军集群。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