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盟大事记 > 四川绵阳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四川绵阳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供稿: | 2021-07-15


      7月6日,在绵阳市科技城大道南段的一块空地上,工人们正在平整场地,很多工程机械车辆陆续开进空地。这里是绵阳高新区钜成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将陆续建设芯片产业中心、光通讯产业中心、光芯片产业链拓展中心等一批高科技产业项目。

      根据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将成都和绵阳确定为主引擎,这为绵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指明了方向。绵阳提升创新能级要如何发力?近日,记者走访相关部门和项目建设现场,梳理出绵阳提升创新能级的“路线图”。

      科技城新区 优化创新布局

      要为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绵阳将优化创新资源要素配置作为当务之急,其中,科技城新区被视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绵阳科技城新区于2020年12月获批,2021年3月29日正式揭牌。为建设好科技城新区,近日,绵阳市党政代表团先后到成都、宜宾和泸州等地考察,其中,重点是三地的省级新区建设。

      在绵阳创新发展布局中,科技城新区被定位为创新新引擎、产业新高地、城市新空间,目标是形成绵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为此,绵阳将在此布局一批创新平台,进一步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

      科技城新区包括科技城新区直管区、绵阳高新区、涪城、游仙、安州片区。为此,绵阳学习借鉴雄安新区、成都东部新区等建设理念,高标准制定规划。同时,制定工作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考核、统一激励,确保科技城新区各个主体按照统一部署,有序推动相关工作进展。

      2021年,绵阳科技城建设热度不断提升。在不久前举行的绵阳科技城新区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共开工项目72个,总投资416亿元,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等领域。2021年1月-5月,科技城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7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1.5%。科技城新区“十四五”储备项目375个,估算总投资3140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007亿元。其中,拟于近期开工项目42个,总投资133亿元。

      院地合作 加速成果转化

      目前,绵阳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高校15所、两院院士28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技术孵化出更多先进产业,绵阳鼓励创新资源要素加速向重大创新平台集聚。其中,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作为基础研究走向产业化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包括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如今,绵阳正计划通过院地合作,建设绵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平台,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不久前,首台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正电子药物制备中心在绵阳落成,吸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等3位院士以及全国各地核医学专家的关注。“这标志着我国核医学高端设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我国核医学发展史上有里程碑意义。”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思进说。

      核医学中的PET-CT被誉为影像诊断的皇冠。“PET-CT与普通CT的区别在于,前者检测更灵敏,而且是功能层面的,而后者一般是形态方面的。”科学城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杨兴说。该医院是国内第一家安装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的医院。

      相比普通的CT等影像技术,PET-CT可以提前3-6个月发现异常,而医用回旋加速器是为其生产配套的显像剂,即生产医用同位素的核心装备。

      这是一款“绵阳造”设备——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孵化的企业自主研发,而此前全国医用回旋加速器只有120台,而且都是进口。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全国1.3万家二级及以上的医院中,只有不足10%的医院开展了核医学学科,核医学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围绕相关院所技术储备,绵阳正通过院地合作搭建平台,推动核技术应用、核医疗产业发展,希望在核医学产业方面领跑全国。

      机制改革 释放发展潜力

      推动创新能级提升的另一个关键在于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潜力,以此提升科技创新的“势能”。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宗勇介绍,7月6日,该院专题研究部署与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对接合作事宜。此前,双方计划推动共建“中-绵油料科学院”,将绵阳在油菜新品种选育、产业链构建方面的优势,拓展到芝麻、大豆等其他油料作物领域。

      为推进科技创新,绵阳正在推动“招院引所”——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龙头企业等迁入,或在绵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区域总部、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刘宗勇认为:“这些都是吸引平台、吸引人才的实招,我们现在心中踏实了,准备带着绵阳的新政策和我们的新方案与中国农科院再次对接,争取共建成功。”

      一些关键的科技成果往往需要8-10年的研发周期,如何增强城市的吸引力,留得住项目、用得好人才?绵阳将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决策和市场化定价机制,建立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负面清单,通过明确“不可为”边界,增加科技成果转化“可为”的自主性。“推动围绕产业链、价值链招引人才,让人才在绵阳能一展所长。”绵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7月6日,以“科技力量创变世界”为主题的中国(绵阳)科技城·2021未来大会召开,活动吸引到全国14家企业负责人进行“观点碰撞”,还包括项目路演、现场体验等环节。

      为引入的项目提供发展环境,近日,总投资12.39亿元的科技城创新基地投入使用,可提供20万平方米高端产业制造厂房和6万余平方米的库房,可入驻100-200家企业,提供3000-5000个就业机会,还设立了中心企业服务站,可帮助入驻项目“跑腿”办理相关业务。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