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盟大事记 > 构建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体系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构建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体系

供稿: | 2020-02-17

      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会议强调,要“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是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动力和支撑。金融应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推动制造业金融服务模式转型

      为企业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

      目前全球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形态。当前制造业面临的已不是简单的产品销售问题,而是制造和服务融合的升级。为此,应加强金融机构与制造企业在融资租赁领域的合作,将合作范围从采购领域向市场调研、全球销售协作、金融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和售后服务支持领域拓展,促进融资租赁业与实体产业加速对接。

      从国际实践来看,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市场主导型金融支持体系,以美国、英国为代表。其充分发挥市场的支配力量,更多表现为制造业部门与直接融资部门的结合。另一种是银行主导型金融支持体系,以德国、日本、韩国为代表。其更多地表现为制造业部门与银行部门的结合。较为理想的方式是:推动投贷联动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通过贷、债、股投资联动机制,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投融资需求,为企业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

      增加中长期融资

      推动制造业向“长优短稳”方向发展

      在新旧动能的转换期,银行业和保险业应加强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和现存产能过剩,近几年制造业融资增长处于相对较少的状态,并且融资期限错配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制造业获得的资金贷款以短期流动为主,但事实上,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长期资金。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不能完全匹配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回款周期,“短贷长用”和“频繁转贷”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企业融资的可持续性,同时也会抬高融资成本,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2020年,制造业贷款应在中长期融资比例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当前我国制造业增速下行情况下,不能盲目扩大投资,否则可能会加剧产能过剩的压力。关键是要增加中长期融资,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重点对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给予支持,实现短期稳定增长、长期结构优化的目标。

      实现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精准投放的一个较好方法是运用抵押补充贷款(PSL)。近年来,PSL在棚户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棚户区改造缺乏中长期融资来源的问题,降低了融资成本,保障了棚户区改造顺利推进。开展制造业PSL业务,可以实现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精准投放,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降低中长期贷款利率。

      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

      提升产业链地位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逐步进入世界分工体系并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培育一批世界级优强企业和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金融应支持中国品牌成长壮大,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一是支持建立多样化的全球品牌。高铁、核电、量子通讯、5G、人工智能等领域在我国已有较好的基础,但建立品牌仍需要长时间沉淀和积累。应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助力优质企业品牌建设。

      二是借鉴德国发展经验,推动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不断升级。同时,对标国际标准,打造世界级产业群,建立一批大型企业引领、大量特色中小企业协同的供应链体系。从制造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入手,根据上下游企业特性需求,量身定制综合服务方案,为制造业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深化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

      加快建设境外合作园区

      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从蓝图转化为现实,金融应支持中国制造站稳重要阵地。

      一是深化制造强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战略的对接合作,强化对中国创造、中国品牌、中国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的金融支持,推动中资企业加快提升技术、优化布局、打造品牌,逐步引领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

      二是推动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综合运用银团贷款、项目融资、出口信贷等方式,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不断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建设一批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境外制造业合作园区。支持中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有助于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也有助于深化我国与有关沿线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三是利用并购贷款帮助中国制造企业开展跨境并购。投资收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技术优势、产品领先的制造业生产企业或研发机构,为尽快适应和开拓本地市场、实现技术、产品、人才本土化提供高效快捷的通道。

      探索建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

      拓展传统银行服务边界

      一是可以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先进制造业聚集地区,探索建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应丰富银行的科技信贷产品体系、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稳步推进投贷联动试点,加快完善科技银行体系。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和新型网络银行,拓展传统银行的服务边界。

      二是应稳步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开展企业融资、技术评估、产学研转让等业务,打造“一站式”科技金融示范中心。培育发展多样化的科技金融服务组织,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完善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特色化、全方位的金融部门。

      三是应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运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金融科技综合服务。还应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来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建立与新经济、轻资产行业相适应的融资模式。

      鼓励创新金融供给和服务

      适度调整监管政策

      一是银行机构可根据企业类型和发展阶段,适当调整金融产品种类、期限、利率、担保方式、偿还方式等,提供有针对性的资金支持。尤其是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巨额资金需求,大型商业银行应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主动加强与地方性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合作,加大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联系,建立银团贷款联盟或投贷一体化等组合金融产品,探索降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的风险分担机制。

      二是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模式,支持重点领域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开展融资、融物相结合试点,增强装备制造业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金周转率。同时,应打破传统的融资租赁的范围局限,引导商业银行、保险机构、信托等金融机构与租赁服务跨界合作。

      三是鼓励跨国并购,引入国际战略合作者,完善装备制造业担保体系,开放可以抵押、质押、留置的不动产以及不动产的范围,加大商业性金融机构对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服务力度。同时,保险机构要发挥风险规避功能。

      四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能增加中长期融资、推动技术改造升级。在政策引导下,资本市场将向制造业倾斜,包括股权投融资和债券融资,特别是加大对企业产品以及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支持。

      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和监管考核政策将起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供给和金融服务,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作用。在加强金融创新、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金融风险可能增加。为此应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框架,有效防止和控制风险。当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时,监管应在风险容忍度、不良贷款核销等方面给予差异化对待,但也要强化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应在鼓励创新与有效监管之间寻求动态平衡,让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风险始终处于可管、可控的范围内,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

      增强引领全球资金流向能力

      提升中国制造的吸引力

      一是通过债券发行和承销,积极协助有品牌、有实力的中资制造企业开展境外低成本直接融资。让各方共享“一带一路”发展红利,点燃国际资本参与“一带一路”的热情。

      二是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鼓励规范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大力发挥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加快开发人民币跨境融资产品,积极助推人民币与更多主权货币直接交易。支持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或者募集低成本外汇资金,用于支持中国制造境外发展。鼓励在制造业贸易、投资及境外经贸合作区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鼓励制造业企业使用人民币对外投资,降低中国制造“走出去”的货币错配风险。

      四是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支持重点领域制造业企业开展产融结合试点,支持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并购海外优质企业,探索通过融资租赁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五是完善信贷、外汇、财税等政策措施,促进企业扩大境外投资,发挥不同期限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新兴市场开拓的保障力度,又实现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

      支持中国制造业建立全球风险管控体系

      提升融资和风控能力

      全球化经营需要有全球化的风险管控体系,金融应支持制造业企业建立健全全球金融风险管控体系。

      一是协助制造业企业构建全球现金管理平台,支持其建立健全对境内外、本外币风险的综合管控能力,防止发生较大风险。

      二是引导制造业企业合理选择金融衍生产品,积极灵活应对市场风险 提高企业对风险的评估和应对能力,健全决策后评估和决策失误追究机制。

      三是建立制造业企业风险防范合作体系,提升行业共同应对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与强国的目标相比,仍存在一些关键的“坡”和“坎”需加快跨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在关键之年打好决胜之仗,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打下重要基础,在新征程上书写更美的新篇章。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