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头条 > 淮安市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 工业经济呈现良好态势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淮安市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 工业经济呈现良好态势

供稿: | 2025-08-22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和引擎。今年以来,淮安市坚持新型工业化不飘移、不飘然、不飘浮,坚定不移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攻项目、强主体、促转型、优业态,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后劲增强、结构优化、质态提升”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1-7月,淮安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8.6%、12.1%、8.2%,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第二。预计至今年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产值规模较“十三五”末可实现翻番。

      项目攻坚,构筑发展硬支撑

      今年5月,该市举办淮安(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协同发展恳谈会,签约项目25个,其中“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项目22个。

      在淮安,项目招引已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该市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深化重大项目分析研判机制,持续提升项目研判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为项目落地见效奠定良好基础。今年以来,累计完成项目研判13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3个。

      项目成效最终看投产达效。该市聚焦项目建设“1533”工程,强化项目“五新”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今年1-7月,全市新开工亿元工业项目229个,同比增加9个,其中10亿元以上47个,同比增加18个 新竣工亿元工业项目177个,其中10亿元以上12个。新开工、新竣工项目中,“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项目占比均超过八成。

      只有梳理出滞后“症结”,才能有效推动项目加速建设。该市强化监督考核,对近3年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列统项目开展过堂剖析、现场会办,全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提高转化效率。2021-2024年竣工项目列统率达87%,较“十三五”末提高22个百分点。

      企业培育,打造工业强引擎

      出台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强化梯度培育机制、支持专精特新项目招引、支持企业创新平台打造等6项重点工作,创新出台专精特新专项扶持政策,大力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截至目前,该市共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630家,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成长矩阵。

      今年以来,该市坚持问题导向,按月收集、分析重特大项目土地、审批、生产等各类要素需求,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提前介入指导、加快推进。1-7月,全市38户百亿(50亿)培育企业实现产值933.3亿元,同比增长10.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5.7%。

      产业成群,塑造竞争新优势

      今年以来,淮安市围绕“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培育,研究细化发展行动方案、编制同城产业链图谱,“一群一策”推进新兴产业发展。联合制定《盐常宿淮光伏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持续强链补链延链,推动集群量质齐升。

      做强产业链“集群圈”,需要优化产业生态。该市加快“五中心一基地”建设,编制《淮安市1小时工业配套服务圈推进方案》,推动德瑞加数控机床、罗伯特模具等企业与淮钢特钢、金石铸锻、金湖艾伦机械建立对接合作。发挥“淮企小秘书”线上服务平台效能,对接加入AI助手、中介超市等新功能板块,实时更新企业供需配套、银企对接等需求信息。强化产才融合,指导今世缘酒业、正大清江获批省首批高级职称自主评审企业,淮钢特钢成功入选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项目。

      今后,该市将牢固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不动摇,紧盯项目建设“1533”工程,持续深化项目“五新”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筑牢产业关键支撑 深入实施百亿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智改数转网联”、传统产业焕新等行动计划,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