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头条 > 济南市槐荫区:今年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4%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济南市槐荫区:今年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4%

供稿: | 2025-07-11


      7月10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槐荫区专场,介绍槐荫区产业聚链、智造焕新,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工业强市建设的有关情况。



      “槐荫制造业承载着济南工业的璀璨历程,区内有世界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之一的济南二机床,中国小家电行业的“领航人”九阳集团,跨越世纪的百年老厂山东中车,打破国际垄断、占领国际制高点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行业领军企业天岳先进等一大批让世人瞩目的‘国之重器’。”槐荫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敬涛介绍,近年来,槐荫区紧扣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今年1-5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4%,持续走在全市前列,充分体现出槐荫区工业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坚定不移抓项目、稳增长,产业根基全面夯实

      高位统筹项目攻坚,筑牢发展底盘。坚持以项目驱动引领产业能级跃升,建立健全“谋划储备、落地建设、投产达效”全周期推进机制,近3年滚动实施工业项目50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60亿元。中交创芯智谷、数控智能设备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正泰恒、元山电子等项目落地投产,省级重点项目济南先进材料智造港(一期)如期建成。槐荫经济开发区获评济南市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聚区,实现从“衬底制备”到“器件封装”的全链条贯通。

      靶向发力链式招商,营造产业生态。按照“紧盯前沿、龙头牵引、创新培育、打造生态、沿链谋划、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聚焦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强化以链招商、以商招商,重点引进了华研国芯、力冠微电子、凯为技术、强脑科技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发展水平。

      资本赋能产业升级,激活发展动能。创新“资本+产业”融合模式,构建“母基金+直投”的立体化基金体系。依托数字金融产业园载体优势,吸引了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产发集团集成电路基金等资本集聚,基金规模达到258亿元。充分发挥基金投资产业引领作用,设立全市首支开发区半导体产业基金,坚持“以投代补、以投带引”,助推用新电子、格瑞半导体等20余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坚定不移抓转型、促融合,智造焕新提档升级

      筑牢数字底座,打造数字基建新格局。深入推进“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区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5905处,实现5G网络全覆盖,宽带用户下载速率位居全市前列,为工业企业产业升级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

      焕新传统产业,突破数字转型新高度。全面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提标工程,推动数字化诊断与转型,企业柔性制造能力、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济南二机床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全市唯一国家级“数字领航”实数融合典型案例。天岳先进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国家级5G工厂名录。

      聚焦前沿技术,激发数字产业新动能。成立区人工智能专班,推动企业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成果转化。新增省级软件工程中心3家、省级大数据“三优两重”项目11个,全区软件业务收入突破240亿元。

      坚定不移抓创新、重培育,企业能级加速跃升

      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全面提升市场活力和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9家、省级瞪羚企业22家。持续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大力支持二机床工业母机、天岳半导体衬底材料等项目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可控能力。工业领域新增省市级科技立项25个、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87个,山东中车获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推进工业绿色化转型与低碳发展,全区累计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槐荫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坚定不移抓服务、强保障,发展生态不断优化

      持续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工业项目全周期保障机制,优先统筹土地、能耗等资源指标,为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开辟“绿色通道”。特别是突破空间制约瓶颈,完成槐荫经济开发区扩区调区,面积从200公顷扩容至953公顷,释放产业用地约2900亩。同时,瞄准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布局,“量身定制”济南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园等12大特色产业园区,有效提升产业承载力。

      持续强化企业服务保障。秉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依托省市政策清单,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包挂服务,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会、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搭建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企业产能释放与转型升级双向提速。三年来,累计为90家企业(项目)兑现市区两级工业发展扶持资金1.1亿元。

      持续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以“智汇槐荫”品牌为引领,推动政策引才、平台聚才、生态留才,制定产业人才发展扶持办法、加强院地融合发展13条措施等政策,落实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让人才安心就业创业。全区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近700人,人才总量达到22.6万人。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