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头条 > 上海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增长极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上海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增长极

供稿: | 2024-05-23

      5月22日,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葛东波介绍了上海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相关情况。聚焦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重要使命,上海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引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增长极。



      葛东波说,目前上海已初步构建 “(2+2)+(3+6)+(4+5)”体系。其中第一个“2”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后一个“2”是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协同转型,“3+6”是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4+5”是抢先布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产业和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方向。



      2023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创新突破,积极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实现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力突围 生物医药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三类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国1/4和1/6 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语料和人形机器人加快布局。

      重点产业集群深耕提升。上海的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等六大重点产业加快出产值、出品种、出效应,实现集群化发展,一批大国重器取得重要突破,大飞机实现商业首飞、国产大型邮轮首航、航天“一箭41星”首发、新能源汽车产量首破百万,国家重型燃气轮机试验基地启动建设,世界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正式投运。

      葛东波介绍,上海以产业创新驱动为核心关键,正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构筑发展新动能。不仅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数字化和绿色化“两化转型”加速推进,还通过融合化赋能提升激发新活力,产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葛东波现场分享了一系列数据。目前,上海搭建国家级(3家)、市级(11家)两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形成100家国家级为引领、915家市级为骨干、2000余家区级为支撑的企业技术中心三级创新网络 累计建成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3家、示范工厂19家、优秀场景111个,是国家级智能工厂和优秀场景“双料冠军”城市 累计培育“工赋链主”2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34个,共链接全国120多万家企业、861万台设备,带动21万中小企业上平台 累计创建14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3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8家国家级绿色园区67项国家级绿色产品 2023年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实现营收总额30813.0亿元,同比增长3.75%。全市工业劳动生产率超过45万元/人,产业园区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超过85亿元/平方公里,四批55个特色产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出近110亿元/平方公里,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此外,上海以产业发展生态营造为重要抓手,正加快要素保障优化完善激发新活力。目前,产业投资持续扩大,企业梯队加快成长,产业空间加快拓展,长三角正协同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