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河南民营企业激活科技创新“强引擎”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河南民营企业激活科技创新“强引擎”

供稿: | 2025-11-27

      企业是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当前区域竞争的关键焦点和科技政策的支持重点,作为我省经济发展“主力军”、科技创新“强引擎”的民营企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1月26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5河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陶曼晞介绍,截至目前,我省民营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26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27796家,占比均超过全省总量的95%。



      近年来,全省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民营企业集聚,持续强化企业在创新各环节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政策领航,创新要素汇聚经济发展“主力军”

      安图生物2016年搭建起生化检测产品线,2017年推出了国内首条全自动磁悬浮流水线,2022年推出了自主研发制造的医学实验室流水线。“在从本土品牌到本土研发、制造的跨越过程中,省科技厅在重大专项立项、研发资金补贴和平台建设上给予精准支持,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支撑。”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瑞峰介绍。

      为了支持民营企业加速实现创新发展,我省持续强化政策供给,不断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加强高位谋划,突出政策助企 聚力精准对接,突出服务助企 强化梯次培育,突出特色助企 完善引育机制,突出人才助企 畅通融资渠道,突出金融助企 畅通产学研用,突出成果助企。

      我省先后出台《科技助企惠企政策新十条》《河南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等,其中“新十条”已拨付2.1亿元财政资金服务千余家民企,“若干政策措施”从八方面提供“真金白银”支持。同步推出科技创新赋能专项行动方案,指导4000余家亿元级企业开展有组织科研,夯实创新基本盘。

      通过以上举措,我省创新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企业创新发展意愿不断增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0.5%,以23.3%的规上工业占比贡献34.2%的产值,增加值占比达52%。2024年全省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占全省的85.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成为研发增长核心动力。

      多方协同,多维赋能共筑创新发展“新生态”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产业机遇、市场机遇。”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认为,从“万人助万企”活动到全省纵深推进“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河南的营商环境正在加速转换成生产力。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任伟军介绍,近年来,河南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加快民营经济提质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企业、行业、区域分类推进,强化要素支撑,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郑州、新乡、鹤壁、洛阳、许昌5市先后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省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邱士可表示,省科学院已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科创服务体系,可以为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将从五个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人才下沉,让科技人才走进生产一线 共享仪器设备,为企业打造开放实验室 共建研发平台,做民营企业的创新合伙人 创新解题机制,实行“企业出题、科学院答题” 打造成果转化的超级IP,搭建产学研对接桥梁,努力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赋能增效。

      陶曼晞表示,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围绕“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工作主线,强化规划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聚焦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创新实力,强化企业梯队培育、壮大创新型民营企业队伍,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提升企业集聚创新资源能力,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努力在促进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