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淮南市强化“三端”协同构建制造业融资担保新生态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淮南市强化“三端”协同构建制造业融资担保新生态

供稿: | 2025-11-25


      今年以来,淮南市紧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政府性融资担保为突破口,通过政策端精准扶持、金融端协同发力、产品端创新覆盖,有效破解企业融资瓶颈,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持续动能。

      政策端扶持,构建协同服务体系。今年4月,出台《淮南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县区推荐、专班审核、名单推送”联动机制,协同服务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专精特新、招商引资等领域的制造业企业。创新提出“投贷担保补周期一体化金融服务”要求,综合运用基金、信贷、担保、保险、奖补等财政金融工具,推动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支持产业链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1—10月,为8户企业获得股权投资6.67亿元、银行授信8.73亿元、担保增信贷款6140万元、保险保额5775万元。持续降费让利,制造业企业年化担保费率控制在0.7%以下,科技型企业年化担保费率降至0.3%,配套设立风险资金补偿池,落实保费补贴、风险补偿等政策措施,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金融端协同,健全风险共担机制。创新实施“3:7”银担分险机制,取消融资担保业务缴存保证金要求。签订产业发展贷合作协议,担保机构、合作银行、县区园区按4:3:3比例共担风险,重点服务园区新入驻制造业企业。发挥市级担保机构龙头作用,联动县区担保公司开展制造业联保业务,构建市、县区两级分险机制,分享产品目录清单,提高授信额度。1—10月,市级担保机构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担保贷款8.79亿元。

      产品端创新,完善全周期服务模式。创新推出“制造易担”“外贸担”“科技专新担”“商标担”“专利担”等多款“见贷即保”特色产品,探索推行“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诉讼保全”等非融资担保业务,实现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的精准覆盖。灵活设置各类担保措施,对500万元(含)以下融资担保业务,实行“见贷即保”,灵活运用“科技专新担”批量担保模式,免除抵质押反担保要求 对500万元以上缺乏有效抵质押的企业,通过对母公司等主要关联企业及实际控制人进行穿透,并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的方式,强化风险防控措施。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