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潍坊“置顶”科技创新背后的考量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潍坊“置顶”科技创新背后的考量

供稿: | 2025-11-19

      11月18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决胜“十四五”谋篇“十五五”潍坊市科技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潍坊市科技局、潍坊市科学技术协会、潍坊高新区党工委、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和成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十四五”期间潍坊科技创新领域的丰硕成果,携手擘画“十五五”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



      创新,是一道关乎发展底气的必答题。对城市来说,把创新抓在手里、落在实处,便能在科技竞争中站稳脚跟。“十四五”以来,潍坊涌现出以潍柴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柴油机、豪迈大型天然气往复式压缩机为代表的一批“硬核”成果,全市23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数量居全省前列,全市研发投入总量达206.55亿元,是全省第四个突破200亿元的城市。

      不禁要问,潍坊将科技创新“置顶”?这一选择背后有何考量?

      技术铸刃:破局突围的硬核底气

      从外在压力来看,当国际竞争的壁垒不断加高,依赖技术引进的路径越走越窄,任何一座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城市都无法置身事外。潍坊深刻认识到:产业不转型升级,就没有出路。因此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十四五”以来,潍坊市委、市政府锚定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呈现出“新、高、强、优”四个特点。

      潍坊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杨德强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市52个项目入选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支持资金5.7亿元,发布“揭榜挂帅”项目179项、资金13.66亿元,有力支撑了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全市研发投入总量达206.55亿元,较“十三五”末增加87.33亿元,年均增幅11.62%。

      不难看出,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潍坊真金白银的投入,通过系统性的战略布局,将创新资源精准导入产业升级的主航道。不仅有效破解了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困境,更在动力装备、现代农业、高端化工等优势领域形成了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要我创新”转向“我要创新”。

      “近10年,潍柴发动机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00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超过8%,搭建了‘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基础研究创新+工匠创新’四位一体创新体系,建成了以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燃料电池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科技平台,自主研发能力全面迈入世界一流。”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文淼表示。

      作为潍坊土生土长的国际化龙头企业,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走出了一条强企强链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潍柴重型发动机销量全球第一,“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0%、51%、52%、53%的柴油机,四年四次刷新世界纪录。

      企业为脊:扛鼎创新的中坚力量

      发展路上,每一次的“此路不通”,最终都需要技术突破来解决。

      潍坊有一批这样的企业,以“十年磨一剑”的静气,持续投入研发,甘坐“冷板凳”。他们营造允许试错、奖励探索的创新生态,给予创新者“请再试一次”的包容与鼓励。最终,时间会为这样的长期主义者响起掌声。

      “豪迈‘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任何人都不允许对创新失败者冷嘲热讽、打击挖苦,创新失败的代价几乎皆由公司承担,成功的荣誉和喜悦则常常属于个人。再者,对于创新员工会及时给予赞赏和奖励,这些都是激发全员参与的催化剂。”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管理部副部长查凤媛表示。

      如今,豪迈集团已进入十多个领域,成就了2项国家单项冠军,3项省级单项冠军。2020年公司产值突破100亿元,2024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实现了四年倍增,预计2025年仍将增长15%以上。

      山东新和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晓俏介绍,新和成围绕“化工+”的主航道实现一体化、规模化多点突破,用大建设推动大发展,用大投入争取大提升。同时,新和成深知“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主动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积极引荐上下游优质企业来潍创新创业,累计引荐5家核心配套企业落户潍坊,其中包括3家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链总投资超60亿元,形成“龙头引领、配套集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近年来,潍坊持续健全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大力实施“高企培强”和“科小育优”工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分别增长25%、29.5%,总量达到2239家、403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2020年的52.26%提高到2025年的61.39%,高于全省6.18个百分点,一批科技领军企业脱颖而出,歌尔入选《财富》科技50强,2家企业入选2025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4家企业入选全国科技创新企业500强,13家企业入选2025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全省第2。

      人才聚力:滋养发展的活力源泉

      人才密度决定了创新强度,人才结构决定了产业方向。

      他们能在基础的理论层面实现突破,为技术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能敏锐洞察产业需求,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 还能构建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在交叉领域开辟全新赛道。

      潍坊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一级调研员李宏德介绍,潍坊健全科技人才发现、选拔、培养、宣传工作机制,选树“风筝都最美科技工作者”80名,4人获评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科技工作者、1个创新团队获评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团队),32人获评山东省科协“创新达人”,5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入选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有力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

      现阶段,潍坊正聚力解锁人才“近悦远来”的虹吸密码,深化产学研合作成为链接优质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肩负着服务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及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使命,聚力人才引育,锻造高素质专业队伍。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推出了一大批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国际领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洁田模式推广示范120万亩,在全球首次构建西瓜属、葡萄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六倍体小麦完整基因组图谱,2项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植物科学重要进展,在《细胞》为代表的顶尖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491篇,获得授权国内外专利72项,申请植物新品种权43个,推动23项成果实现就地转化、经济社会效益近8亿元。”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副院长、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副主任张兴平表示。

      人才引育的成效最终要靠产业发展来检验,以潍坊高新区为代表的产业高地正进一步筑牢创新生态,让新质生产力加速涌现。

      潍坊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经发局党委书记、局长董玉伦介绍,全区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90.9%,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7.4%,入选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百强园区,荣获山东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

      面向“十五五”,潍坊将继续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技术的锋芒更利,让企业的脊梁更挺,让人才的活水更涌,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全速奔跑,成为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