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烟台市“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斐然,展望“十五五”新篇章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烟台市“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斐然,展望“十五五”新篇章

供稿: | 2025-10-15



      10月14日上午,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十四五”时期烟台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烟台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杰,烟台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淼,烟台市科学技术局二级调研员许博,烟台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刘敬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之际,烟台市科技创新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过去五年间,烟台市深入实施科技强市战略,围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主线,在关键技术攻关、科技企业培育、科创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顶层设计强化,战略支撑稳固

      烟台市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治理新格局。

      2024年,烟台市新成立市委科技委员会,形成了市委统筹、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的科技工作新格局。同时,市政府与山东省科技厅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在政策体系方面,烟台市先后出台了《烟台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技术攻坚聚力,产业创新能级跃升

      烟台市坚持以企业培育筑基、技术攻关突破、平台建设赋能,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在技术攻关方面,烟台市重点聚焦八大领域,实施市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99项,支持资金1.82亿元,争取实施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61项,资金6.14亿元。其中,高性能芳纶涂覆锂电池隔膜一体化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成功首飞,多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彰显了烟台市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能力。

      在科技企业培育方面,烟台市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模式,推动科技型企业实现“小升高,高壮大”。

      “十四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1120家增长到25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2861家达到4317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开放合作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

      烟台市积极整合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创新要素,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通过与大院大所的战略合作,共建了多家山东省实验室和研究院,如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所共建的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在仿生表界面智能化调控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同时,烟台市还拓展了国际科技合作新空间,获批多家国家级和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推动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落户烟台。

      创新生态优化,科技发展环境更具活力

      烟台市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激励机制、优化服务供给、打造活动品牌等举措,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十四五”期间,市级财政资金投入达23.85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达到257.4亿元。同时,烟台市完善了激励机制,共有127项成果获国家、省科学技术奖,加速了科技成果的产出。此外,烟台市还通过“鲁科贷”“烟科贷”等业务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题,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提升创新效能。

      展望“十五五”,烟台科技创新再启新程

      面对“十五五”规划的新征程,烟台市科技局将继续围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主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构建全域创新体系。

      烟台市将进一步加强科创平台建设,推动平台提质升级,突显科创平台对产业链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烟台市还将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构建高质量科技型企业矩阵,实施关键技术“攻坚行动”,为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贡献科技力量。

      烟台市在“十四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成果令人瞩目,展望“十五五”,烟台市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