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5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规上工业总产值破1300亿元,增加值增速23.5%!济南高新区交出工业强市“高分答卷”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供稿: | 2025-09-05
9月4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高新区专场,围绕发布会主题介绍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5年上半年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在规模体量居全市首位基础上持续实现高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5%,工业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推动工业经济全面提质增效
坚持目标引领、项目带动、要素聚焦、企业培育四位一体协同发力,聚焦服务器、现代医药、动力电池、高空机械等优势产业链,持续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积极布局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以项目为总抓手,开展制造业项目谋划,扩大有效投资。按照全市“项目提升年”工作部署,持续健全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把工业强市战略落脚到实实在在的项目上。高新区弗迪电池项目实现连续稳定满产运行,新引进的产业链配套项目汇川变频器于今年6月正式投产,小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下一步,高新区将重点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和头部企业,建立项目储备库和资源要素池,实现从“项目等要素”到“要素等项目”的转变。深化“部门+园区”服务机制,抓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推动近百个已签约拟开工项目尽快落地。
以企业为总依托,梯次培育一流企业队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体化推进中小企业“选种、育苗、培优”全生命周期培育,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与“初创企业—瞪羚—独角兽”等多路径优质企业培育体系。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其中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1700家,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突破2200家,“小巨人”企业突破7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保持在400家以上,以优质企业队伍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
以要素为总保障,破解瓶颈制约,创新供给模式。土地保障方面,实施精准供地,保障重点项目及时落地。资金支持方面,充分利用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引项目、扩投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人才保障方面,推进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核心区建设,研判产业变革方向和技术突破趋势,明确引才育才的优先级和主攻方向,绘制关键领域“人才地图”,全方位拓宽引育路径,持续壮大各支人才队伍,为工业强市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大力支持创新创业。以建设区域性科创高地为目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高标准建设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加快各类科研项目落地转化,力争2025年新认定市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不少于15家。优化齐鲁软件园、创服中心等园区服务功能,完善集成电路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落实市场准入创新举措和研发补助等优惠政策,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坚行动,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组织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支持企业承担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如首款碳化硅中束流离子注入机,填补全省芯片制造装备领域空白 鼓励企业争取产业基础再造和高质量发展项目,支持自主研发千瓦级碟片激光器泵浦源等核心技术,加快推动高端激光装备国产化替代进程。力争全年组织实施科技提升工程等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10项以上。
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重点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布局3家概念验证中心,强化早期技术的可行性评估与原型开发,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4大领域布局8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推进国产高端服务器、高性能通用控制器等技术加快产业化应用,建立“概念验证—中试孵化—产业化”全链条成果转化机制。未来,还将积极谋划在空天信息、基因与生物技术等新领域布局成果转化平台,加大培育新质生产力。
加快推动数智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
全面展开人工智能场景创新。深入贯彻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以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引领制造业变革,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面向未来的数字化产业体系。聚焦制造、医疗等领域,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工业大模型开发,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人工智能芯片、算法框架、开发工具等关键技术研发,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探索推进场景示范区建设,积极鼓励新技术批量化验证和示范推广。
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行动。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分行业提供定制化改造方案。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深化产业大脑应用,构建工业数据集体系,加快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进程。支持临工重机数字化工厂二期等重点项目,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全面推进智改数转与智能工厂分级建设,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2025年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示范项目20个以上,争创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持续培育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示范项目。积极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零碳园区建设,发展工业绿色微电网,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实现能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2025年绿色工厂数量力争突破7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