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21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逾800家企业筑梦北京“专精特新”专板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供稿: | 2025-08-21
从首批50家企业起步,到如今扩容至802家 8家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170多家企业2024年实现营收过亿 在板企业累计获得融资“活水”逾220亿元……北京“专精特新”专板(简称“专板”)自2023年8月24日开板以来的两年间,已然成为科创企业加速成长的沃土。
“专板的持续发展对北京高精尖产业集聚具有深远影响。”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简称“北股交”)相关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专板将保持创新活力,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和制度设计,持续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资本市场服务。
802家企业创新势能迸发
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对科创企业的吸引力,一组数据足以直观印证——截至2025年8月15日,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企业数量已达802家,其中,孵化层193家、规范层464家、培育层145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56家。
据了解,在新三板基础层的挂牌标准中,对企业营收有着明确考量,其中一项重要指标为企业最近两个完整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平均不得低于3000万元。数据显示,2024年营业收入规模超过1亿元的在板企业有171家,占比21.32%,其中最高的企业年收入超过25亿元 营收规模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有369家,占比近半,为46.01% 企业平均营收规模达7425.62万元。
从研发投入来看,2024年,研发投入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有185家,占比23.07% 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335家,占比41.77%,研发投入小于1000万元的企业有252家,占比31.42%,专板企业2024年总体研发强度达23.95%。
北股交相关负责人表示,专板企业总体上呈现出“高研发”的特点,近六成企业研发投入超行业平均水平,符合专精特新企业“特”与“新”的特质。近半数专板企业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与抗风险能力。这些企业在各领域中稳步发展,随着行业的发展,有望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手段,进一步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增长,其中部分企业可能成长为行业新的领军力量 同时,有部分企业尚处在前期研发阶段,尚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导致当前收入较低,但一旦技术成熟并成功推向市场,就能凭借技术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带来收入的飞跃。
模式制度优势构筑发展沃土
为何如此多创新型科技企业集聚北京“专精特新”专板?答案藏于其不断优化的服务模式与制度设计之中。
成立于2020年8月的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极光星通”),是一家专注于空间激光通信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23年极光星通进入专板以来,北股交为其提供了股债融资、政策咨询、人才政策、人才招聘、宣传推广等全方位的服务。
从科创企业最为迫切的融资需求切入,专板的赋能成效清晰可见——2025年5月,极光星通成功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北京市级引导基金——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彬复资本、宁波前湾新区甬商雅榕创投、光谷金控共同投资,长江资本等多家老股东持续加码,所募资金将重点用于公司规模化产能提升、下一代前沿产品的持续研发以及核心技术团队的进一步壮大。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首个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北股交正凭借这一创新试点的先发优势,持续拓宽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
2025年8月,北股交助力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在北股交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平台完成了首笔线上认股权转让业务,标志着北股交首次实现认股权从登记确权、资产估值到转让交易的线上化闭环操作。
此前,全国首支认股权策略行权主题基金即认股权(北京)先导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成功落地。业内人士指出,认股权基金的探索落地,为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等金融机构探索“母子内部协同”及联合投资机构深入构建“股债合作”关系,支持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模式创新。
而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衔接层面,区域性股权市场(四板)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之间搭建的 “绿色通道”机制,更是以其高效衔接的独特优势,对科创企业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2023年10月20日,北股交作为首批全国股转公司挂牌“绿色通道”合作单位,与全国股转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专板企业申请挂牌新三板的“绿色通道”机制正式落地。此后,8家企业在专板的助力下完成新三板挂牌,其中6家依托“绿色通道”机制实现快速进阶。例如,专板培育层企业北京中科仙络智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使用“绿色通道”过审的企业,从受理、审核、反馈到通过仅用时25个交易日,大幅缩短了企业跨市场发展的时间成本。
北股交相关负责人表示,专板开板两年来,北股交围绕专板搭建了“1直通+3赋能”的服务体系,从直通更高层次资本市场和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赋能、资金赋能、生态赋能”四个方面初步构建起梯度培育服务基础,为各层级企业精准匹配差异化服务。截至8月15日,专板对优质拟上市企业,联合沪深北交易所围绕上市政策宣讲、上市路径选择等主题开展了40余场培训活动,带领企业家赴交易所实地交流学习,举办10期“走进交易所”活动。针对企业政策需求,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支持下,全国首发支持专板企业融资的奖励政策,进一步激发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活力,支持引导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实现股权融资 北股交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等市级政府部门以及海淀、朝阳、通州、丰台、亦庄、东城、石景山等区级政府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了40余场宣讲活动,帮助企业享受各类政策支持。针对企业融资需求,专板常态化组织开展融资路演活动,承办10余场“千亿畅融”品牌活动,定期向投资基金推送优质专板企业,帮助企业积极对接、匹配金融科技产品。专板与专精特新服务站、券商、银行、私募基金、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为企业提供规范培育、投融资对接、资源对接、财务顾问、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服务,并且利用贴近企业的优势,“一企一策”为专板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帮助企业建立围绕专精特新专板的专业机构服务生态。
多维发力科技金融服务升级
据了解,为进一步助力企业发展,北股交上线“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简称“智能平台”),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与资本对接效率。
据介绍,智能平台以AI智能技术为引擎,贯穿企业从初创到上市全过程,不仅能够助力企业进行政策申报,提供AI智能咨询、政策智能匹配、认证测评等服务,也是私募基金份额转让平台和金融投管数字综合平台,是北股交打造的一款集智能数据、穿透监管、多维分析于一体的数字底座。此外,智能平台作为“金融超市”,聚合优质服务商资源,构建财务与审计、税务咨询、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等四大综合服务板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提供种类繁多的金融服务,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在线发起订单、智能匹配服务资源、跟踪服务进度,实现全流程高效协同和标准化管理。
展望未来,北股交对专板的升级规划清晰而务实。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普惠金融服务供给和科技金融服务输出,畅通企业上市渠道,对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股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专板将从多维度发力。
一是持续完善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多元化服务体系,加强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力度。通过进一步完善专板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强化专板企业获得感,围绕政策咨询与宣贯、融资路演对接、股权管理、知识产权服务、挂牌上市辅导、规范发展等方面开展工作,着力破除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早期的信息不对称、发展欠规范、融资机会少等难题。
二是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股权融资领域,需稳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健全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融资功能,以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为重要依托,建立投资机构与专精特新企业的双向“白名单”机制,通过精准匹配提升投融资对接效率。同时,定期组织融资路演活动,为企业与投资机构搭建高效沟通平台,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更好发展。在债权融资领域,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满足一定条件的专板企业设计专门信贷产品,简化贷前审批程序,降低贷款成本,提升贷款额度。
与此同时,专板将持续强化政策引导,畅通上市渠道,进一步探索区域性股权市场与更高层次资本市场的制度型对接机制,将服务触角向早期延伸,更好发挥北京“专精特新”专板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