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2025-08-19
2025-08-19
2025-08-19
2025-08-19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北京昌平加速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廊道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供稿: | 2025-08-19
“十四五”期间,昌平区GDP年均增长6.2%,总量突破1800亿元,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实现了7.1%的高增长。“作为北京年轻的平原新城,昌平以‘四区’建设为总目标,正打造充满活力的未来之城。”北京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未来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晓东说。
8月18日,从“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昌平专场上了解到的。
形成世界级“科创引擎”
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承载区,昌平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高校数量全市最多、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全市最高,展现出年轻、有活力的城市面貌。
聚焦“一园两口”,昌平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在沙河高教园,昌平与10所高校共建未来大学科技园,北航空天产业园、北邮未来通信产业园、华电国际能源电力创新中心已投用,北师大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园已开工,沙河高教园获评“2025年度最具投资价值园区”。
在南口镇,昌平与清华大学共建国重基地,仅用两年就完成规划、设计、开工、交付“四步走”,首批2个实验室已入驻,科学家公园一期开园,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已落地星煜空天等11个成果转化项目。年内将实现一二期整体投用,成为清华大学主校区以外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在马池口镇,依托北大“新校区+新工科”,打造北京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集群,首批9个实验室承载空间年底将封顶。
这两大“创新极核”建成后,将入驻超4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形成世界级“科创引擎”。同时,昌平借鉴哈佛、剑桥、斯坦福等世界级大学城建设经验,将科学基因融入城市建设,高水平编制南口、马池口科学家小镇规划,打造学研产城融合的空间系统,“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加速成型。
塑造产城融合“三廊”新格局
医药健康、先进制造、先进能源是昌平区的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目前,全区医药健康产业已集聚企业2854家,获批1类创新药11个,医药健康产业收入年均增长9.2%、总量达1040亿元,上半年增速达到9.7% 先进制造产业去年全区收入突破1600亿元,上半年增速实现了翻番、达到15% 昌平先进能源产业聚焦能源互联网、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赛道,汇聚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60个,去年产业收入达2532亿元。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昌平区还大尺度规划了G6科创走廊、G45产业走廊以及京北生态走廊,以高速、轨道、绿道密切连接,打造科创型、国际范儿、未来感的世界级科创廊道。”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柳强介绍。
在西部,全区构建了以生命科学、数字智能和科教集群为特色,以生命科学园、朱辛庄数智创新港、未来大学科技园、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机器人产业园、国际医疗器械城、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清华南口国重基地等10多个创新组团为支撑,科教融合引领、产学研协同发展的G6科创走廊,规划产业空间超1400万平方米,已建成521.8万平方米。
在东部,全区形成以先进能源、未来健康和央企集群为特色,以央企创新创业集聚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未来美城”及北七家工业区等多个组团为支撑,央企创新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G45产业走廊。
在中部,全区打造以城市北中轴绿楔和花园城市为主脉,串联奥北森林公园“十园”、未来科学城生态休闲公园、昌平新城生态休闲公园等节点,构建连片成带的京北生态走廊,并以北清路串起三个走廊,塑造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新格局。
谋划实施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
“‘十四五’时期全区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5%,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6万元新台阶。”昌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倪娜介绍,五年来,全区新增中小学学位2.8万个,名校名园达33个,由海淀稻香湖学校承办的“清香未来城学校”9月即将开学,将打造中西融合的优质国际学校。精心呵护“一老一小”,昌平获批中央普惠托育服务示范项目,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体托育园和全市首家普惠医养融合服务中心。
特别是在回天地区,昌平持续探索超大社区治理样板,先后实施两轮回天行动计划,投用180个重点项目,引进名校17所,万亩森林公园持续扩展,2.8万名“创客”就近创业,平均通勤时间降低11%,根据市发改委“回天行动计划”推进效果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97.8%的居民对回天地区提升效果点赞认可。目前,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正在谋划,将推动回天从治“大城市病”向谋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转变,打造宜居、活力、幸福、智慧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