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壮大优质企业 让中国制造迈上新台阶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壮大优质企业 让中国制造迈上新台阶

供稿: | 2021-09-0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目前,中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过200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但也应该看到,由于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总体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造成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

      前不久,工信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造业优质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产业带动作用大,在制造强国建设中发挥领头雁、排头兵作用。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十四五”期间,要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发展形成万家“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一大批领航企业。

      早在2011年,工信部发布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就把“专精特新”作为“十二五”时期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专精特新”就是中小企业要把专业、精细管理、特色和创新作为发展方向。“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优秀代表,他们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在各自领域逐渐形成优势和规模,能够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

      中小企业富有活力、善于创新、经营灵活、反应敏捷,具有很多大企业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以德国制造为例,德国制造不仅包括如西门子、博世、大众、戴姆勒、宝马等大型高端工业制造企业,还有千万家小而强的“隐形冠军”企业。据统计,全球共有2734家“隐形冠军”企业,其中德国拥有1307家,占总数的47%。“隐形冠军”的概念是由德国著名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提出,主要指在本行业处于数一数二的领先位置,拥有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但不为大多数普通公众所知晓的中小企业。中国根据自身制造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单项冠军”这一独特概念。

      近年来,工信部围绕“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等三类标杆企业培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16年和2018年先后启动开展了单项冠军和“小巨人”培育遴选工作,2019年推动了领航企业培育工作,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和对企服务力度。截至目前,已先后培育遴选出五批共596家单项冠军和两批共1832家“小巨人”。这其中,有14家“小巨人”快速成长为单项冠军,一些单项冠军稳步发展也逐步具备了产业链领航企业的实力,培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意见》首次提出要构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格局,就是要促进各类优质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带动提升。在梯度培育格局中,通过分级分类、精准施策,进一步壮大优质企业。小企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品牌影响力,或能发展为本领域、本行业的“小巨人”企业 “小巨人”企业再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专注更细分领域创新,则有可能壮大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单项冠军企业 单项冠军企业继续增强国际竞争力、整合创新力,将可能成为产业链领航企业,从而引领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为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意见》指出,将支持优质企业参与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引导参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重大工程,推广经验成果。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力推动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软件化水平等。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健全优质企业培育体系、完善支持政策,优质企业有望不断壮大,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中国制造不断迈上新台阶。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